新世界平台官网体育真人

发布时间:2022-9-2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新世界平台官网体育真人

新屋,费资三千余串。曾国藩知道后非常不高兴,发誓此生不住新屋。曾国藩所持“勤俭”二字,终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运亨通,曾氏家族也奇迹般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二、和顺:齐家之本曾国藩对“和顺齐家”之道,也有一番独到的认知,他说:“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强调“家和”的重要性:“‘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成,对兄弟竭力地以德爱护,而不姑息纵容。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以家族为重。他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作为儒者模范的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挽救大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他日常的“齐家”之道中,可谓是“家齐而后国治”的典范。三、谨慎:保家之本曾国藩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做了大官之后,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出门坐“四抬大轿”,曾国藩告诫诸人说:“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行事不张扬。他说:“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际,此等... [收起]
[展开]
新世界平台官网体育真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新屋,费资三千余串。曾国藩知道后非常不高兴,发誓此生不住新屋。

曾国藩所持“勤俭”二字,终身不渝。由此,他一生官运亨通,曾氏家族

也奇迹般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二、和顺:齐家之本

曾国藩对“和顺齐家”之道,也有一番独到的认知,他说:“立身之道,内

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在给曾

国荃的家书中强调“家和”的重要性:“‘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

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又早有所

成,对兄弟竭力地以德爱护,而不姑息纵容。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身作则,率

先垂范,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而是以家族为重。他常说:“兄弟和,虽

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作为儒者模范的曾国藩,平定太平

天国,挽救大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他日常的“齐

家”之道中,可谓是“家齐而后国治”的典范。

三、谨慎:保家之本

曾国藩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做了大官之后,他的家族

中有很多人出门坐“四抬大轿”,曾国藩告诫诸人说:“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

见。”行事不张扬。他说:“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际,此等处总宜收敛,不宜过

于发扬,望弟时时留心。”意思是说,一个人越是鼎盛的时候,越是要收敛谨

慎。

谨慎是曾国藩一贯的治家思想,他官位越高、名声越盛,越注重谨慎收

敛。因为他深知“高处不胜寒”和“功高盖主”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祸

事很可能马上就来了。正是靠着这份谨慎,这份不居功自傲,曾氏家族才得

以长盛而不衰。

·41·

第52页

四、诗书:起家之本

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鼓励儿子:“余不愿为大官,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将读书变成日常的一种习惯,无论这一天

有多忙,读三页书是雷打不动的规划,即使在军中也坚持每日读书,堪为表

率。

在曾国藩家书中,有许多内容教导弟妹子孙要谨守家族的“耕读”传统。

他告诫子,弟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要多读史书,要熟读《了凡四训》,陈弘谋的

《五种遗规》等书。在“半耕半读”的家风中,曾国藩自身逐渐成长为一代大

家。同时,他也结合自己的治学之道,将新见解融入其中,进一步发扬了“耕

读传家”的传统。正是因为有诗书之教,所以曾氏后代人才辈出。

五、忠孝:传家之本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俗话说:“自古忠

孝难两全”。但是,曾国藩做到了。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孝子,十分重视孝道

文化。在他看来,孝比读书求取功名更加重要。他曾说:“于孝悌两字上尽

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同时他认为,孝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

重要法则,是家庭和睦祥瑞的重要因素。他说:“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因

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曾国藩对国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国家事当作己事。他曾说:“凡办

大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如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

切。”正是由于曾氏家族恪守忠孝之道,才使得其兄弟子侄在长期的宦海浮

沉中相互照应、荣辱与共,从而保证了家族的长远发展。

·42·

第53页

乐于助人好家风

朱红燕

我的母亲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小学语文老师。七十年代末的冬天,一天

早上,两位拉一驾子车芦苇的男子到我家讨饭吃。他们从临泉买芦苇路过

这儿,既累又饿还冷,已走不动了。我妈刚蒸熟一锅馍,于是给他俩个每人

三个馍,又喝了两碗粥走了。我们一家人都没吃饱,我还有点责怪母亲。妈

说,换着是你们,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里拉着重重的货,既累又饿还冷,你

们的心情如何?有饭送给饥人,这叫雪中送炭,要学着行善积德,厚德载物!

有时看到邻居阿姨没衣穿,妈就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阿姨穿!

妈有时也把她的学生带到我家吃饭,有时星期天给学生义务补课。有

一次,为给学生补课,天黑回家,被骑自行车的给撞倒。当时妈说没事,叫人

走了。她哪里知道是臀骨被撞断了。我们把母亲送到医院,把骨头对上,住

了十多天的院,回家后休养了三个月后,妈又回到她她朝夕思念的师生中!

父亲是中学数学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他教的考入阜阳一中高中的学生

数学有很多得满分。父亲对我们要求严格,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不许错

位,说话不许带赃字……

父亲的字写得好,每到春节,就忙者为乡亲写对联,从进入腊月就开始,

一直写到大年三十上午。

每到过年,父亲就把我们一起家人召集在一起开家庭会议,总结上一年

的大事小情,策划下一年的工作学习,公布一年来家庭收入和开支情况。

潜移默化中我养成记账和记日记的习惯,对我从事会计工作很有帮助。

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写日记,是我一年 365天每天必做的事!

我骨子里流淌着父母大爱无疆、乐于助人的遗传基因,我无时无刻都想

着多为别人着想。这些年我参加了阜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做着每周

·43·

第54页

不低于 4次的爱心活动:为老年公寓的叔叔阿姨理发,为环卫工人理发。为

保护母亲河,我每周都去颍泉河畔检拾垃圾。疫情防控期间,我在社区,在

阜阳商校家属院疫情防控点全面负责了 91天、1138个小时的工作。6月 17

日,社区领导给我发了纪念证书。2021年,被评为颍州好人。2022年 5月被

评为“阜阳好人”!

疫情期间,学护理的女儿也和我一样,主动做志愿者,为白衣桥附近的

居民入户做核酸,逐户取试纸,又到各小区为居民做核酸!我鼓励她说:乖

女儿,你长大了,有作为、有担当!你是妈妈心中的英雄!为你点赞!

或许,这就是家风的传承吧!

(作者简介:阜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会员,2021年被评为颍州好人,

2022年被评为阜阳好人。)

·44·

第55页

櫐櫐櫐櫐櫐櫐

櫐櫐櫐櫐櫐

殾 殾

专家论坛

家庭教育的误区

赵忠心

当前,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

育,但存在很多误区。

第一,任意实施超前教育。不从实际

出发,超越孩子的年龄阶段,忽略孩子的年

龄特征,让他们学习很难理解的东西。比

如,一年级的孩子就学三年级孩子才该学

的东西,三岁孩子学六岁孩子才该学的东

西。还没上小学,就学小学课本的知识等

等。

第二,教育内容有很大的片面性,只进

行“一半的教育”。如重视智育,忽视德

育;重视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

习;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灌输,忽视自学;重

视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发展;重视营养保健,忽视身体锻炼;重视身体健康,

忽视心理健康,等等。

第三,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倾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家

庭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如“遇物则诲”。意思是在日

常生活中碰到什么事,或者正在做什么事,就结合这个事儿进行相关的教

育,这是家庭教育的特点。现在,好多家长像学校上课一样实施家庭教育,

这是不对的。

·45·

第56页

第四,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现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课外教育,这很

好,可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把教育的内涵

理解得太狭窄,认为教育就是学一些技能技巧,就是掌握书本知识。让孩子

参加一些课外学习或训练是很好的,但这并不是全部目的。全部目的是提

升孩子的素质。什么叫“素质”呢?我个人理解,素质不仅仅是指学历,而是

指人有没有发展的后劲。没有发展后劲的就是素质低,有发展后劲的就是

素质高。一个人的素质高低,要看他离开学校、离开老师之后能不能进一步

发挥自己的才能。

(摘自《中国家庭教育观察———赵忠心访谈录》学苑出版社。)

(作者简介: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杂

志原主编,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

会副会长,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46·

第57页

家教专家俞敏洪对话李玫瑾:

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师

新东方家庭教育

《俞敏洪对话李玫瑾:聊聊为人之师》是一场智慧的碰撞,可启迪我们思

考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父母?什么样的养育能让孩

子适应未来?

李玫瑾: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 6

岁前都是父母教育。即使到了 60岁,父母的思想还在孩子身上延续着。

俞敏洪:我们的老师首先是父母,每个人的品德一定跟父母有关。

李玫瑾:有一位央视主持人问我,犯罪心理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问

题?我讲,是没有敬畏之心。一个人如果有修养、有品德,就不会在欲望、冲

突等各种事情面前不择手段地侵犯别人。

俞敏洪:你觉得修养品德是父母从小为孩子带来的吗?

李玫瑾:对!犯罪跟知识没有关系。为什么有些人满腹知识会犯罪,有

些人没文化也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重点就在家庭。

俞敏洪:修养品德就是孩子从小在父母言行的引导下养成的做人的惯

·47·

第58页

性思维。从小我父母就教我吃亏是福,跟人分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把更多的

一份给别人。小时候觉得挺吃亏的,后来在我的人生事业中还真起了大作

用。

李玫瑾:家庭教育特别重要!有的父母人很好,但孩子很糟糕。一个重

要的原因是父母没有花时间陪孩子一起成长。人一生变化最大的就是 6岁

前。在这个阶段,父母要经常出现在他面前,给他一种信任。家长所有的处

事的方式都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情满四合院》中有一个妈妈带三个孩

子,她有很多的特点。第一,能够性情平和地处理所有的事。第二,她所有

的事都在替别人考虑。所以她三个孩子都特别懂事,是这个院里最懂事的。

俞敏洪:我之前在一次演讲中强调,父母亲心平气和处理事情很重要。

李玫瑾:孩子小时候父母要给他示范:平和处事。同时也应有威严,在

孩子 6岁之前一定要恩威并施。在他需要你的时候要有恩,陪伴他、照顾

他。同时也要有威,让他知道,我满足你需要的同时,你也要考虑我的需要。

俞敏洪:父母要教育孩子关注父母的情感,而不是一味地围着孩子转。

李玫瑾:6岁之前启蒙很重要,6岁前的启蒙做好了,后面哪怕他没有知

识,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俞敏洪:中国的古话就是“3岁看小,7岁看老”。小时候把孩子的人品、

性格、情感培养健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太差。

李玫瑾:养育孩子,6岁之前要做两个事情。第一要让孩子能感受别人

的情绪,读懂别人。第二要知道规矩,会看眼色。

俞敏洪:你在学校秩序都不正常情况之下,是怎么喜欢上学习的?

李玫瑾:这应该感谢我父母。我父亲母亲都在印刷厂工作,他们经常会

拿一些书回来给我看。父亲喜欢写字。我母亲要求我写日记,成了我最开

始对于文学的启蒙。后来恢复高考,我不想高考。我妈特别坚定地说,考不

上我养你一辈子,你给我高考去。所以说,我的人生是母亲给奠定的。

俞敏洪:我想起我的母亲,老太太刚过了 90岁生日,已经老年痴呆了。

我母亲从小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她一直就希望我长大是个文化人。她从小

·48·

第59页

就要求我有时间多看书。其实,她也不知道书里写什么。

李玫瑾: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人物传记,发现很多名人,比如毛

泽东、周恩来、林肯等很多成功的人,都深受母亲影响。我觉得母亲不仅仅

是生养孕育我们,她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孩子怎么发展,母亲的态度和

努力非常重要。

李玫瑾:父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很重要。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父

亲缺位,撒手不管,孩子往往没有男人那种勇敢、阳刚、不计较等特性。

俞敏洪:父亲的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小觑。母亲可能陪伴孩子

比较多,对孩子的情感、个性、情绪、做事逻辑、学习习惯,影响会挺大。

李玫瑾:父母当中一定有一个人有思想、有主见,这个人可以是母亲,也

可以是父亲。虽然更多时候母亲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但父亲也应该把处

理问题的方式、对待母亲的态度带给孩子。

俞敏洪:网友希望你能回答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李玫瑾:要想孩子找回自信,先带他去做事。比如做一项运动,投掷、跳

跃、叠纸盒、搭积木、画画之类的。用“做”让孩子找到自信。

俞敏洪:有道理,昨天我见了一个医生,他说一定要让孩子没事就去蹦

蹦跳跳,多让孩子到处跑跑、动动,包括做一些手工活动。

李玫瑾:孩子早年,手工、绘画、搭积木、学针线都非常重要。这就是为

什么我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因为手指的运动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俞敏洪:所以也可以倒过来说“手巧心灵”。手巧了,他可能大脑反应速

度就快了。所以,我的孩子想要动手做的事情,我一定积极鼓励他们去做。

俞敏洪:学生在学校被学生欺负了,家长应不应该为孩子出头,怎样对

孩子影响最小?女孩刚上三年级,长得瘦小,经常被男孩欺负,孩子回家也

不敢说,妈妈该怎么办。

李玫瑾:这样的事一般都发生在初中。在这个成长阶段,孩子接近成

年,会有一种较劲的心理,就是要分出谁更厉害。孩子如果在中学受欺负,

说明你在小学阶段没有让孩子健体强身。一个善于运动的孩子,打不赢就

·49·

第60页

跑,撒腿能跑起来,人家还费劲追你吗?所以,第一、你要想让孩子不受欺

负,不管男孩女孩,从小学开始练力气。就是说你要有能打回去的能力。第

二、要孩子多交朋友,尤其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你一定要让他去交朋友。

这样你的孩子不孤独,有人欺负他时,也会有朋友帮忙出头。

但父母不要想着怎么帮助孩子打架。当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冲

突,你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你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他们俩都是孩子,你是

大人。在跟对方家长交涉过程中,无论对方家长什么水平,作为大人都不能

把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在未成年人面前,你要永远把他们看作是孩子。我

们处理问题要用成人的智慧,而不是用成人的强势。

(专家简介: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

年心理问题研究,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俞敏洪,新东方教

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出版《永不言败》等专著多

部。)

·50·

第61页

理念比方法更重要

徐建国

怎么对待女儿恋爱

理念比方法重要。理念问题不解决,100个方法也解决不了问题。

有一位领导给我打电话求助,说他女儿谈恋爱了。母亲无意中看到了

正在读初二女儿的日记,了解到孩子和男同学已经有肢体接触了,准备攒钱

到宾馆开房了。父母很焦虑,问我怎么办?坦诚地说,我也没有好办法,但

我可以给你解决问题的理念。我拿出两本关于青年恋爱的书,他们夫妻一

人一本。我们学习讨论了一个小时以后,妈妈说,我有办法了。因为在读书

以前,我问他们: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爸爸说:我的办法就是打

一顿,不打不长记性。妈妈说:我的办法温柔一些,把她关起来。我说:你把

女儿关起来,怎样和学校解释?爸爸还想出一个办法:告诉老师。我说:现

在老师、学生还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搞得满城风雨,你女儿还不上上学啊?

妈妈说: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去找男孩的妈妈。我说:如果你对人家说,是你

儿子勾引了你女儿。人家也会说是你的女儿勾引了他儿子,你们能说的清

吗?我给他们读的书,写的是人的成长规律,人到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变

化、心理变化、精神变化、情绪变化,为什么会出现恋情?碰到这种恋情应该

用什么理念对待?这时的孩子最需要什么?什么条件下才可能把问题解

决?读完书、讨论后,妈妈一拍丈夫,说“回家,我有办法了。还说现在不告

诉我,以后再向我汇报。我坚信今天你的钥匙把我的脑袋打开了。”

一个月以后,他们来感谢我,说问题解决了。我问怎么解决的?她说:

郊区有个万亩苹果园,那时候正好是苹果发青的时候,不能吃。我和丈夫把

孩子带到苹果园,孩子课业负担重,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突然来到一个绿

·51·

第62页

色的海洋,孩子高兴得在园子里又蹦又跳,顺手摘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口,万

万没有想到涩得吃不下去,往地上一扔,还踢了一下。妈妈把苹果捡起来,

对女儿说:再过 20多天,这个苹果最辉煌的时候就来到了。可是你在它不

成熟的时候吃了它,把它扔在地上,它会变成垃圾。它本来可以放进餐厅、

放进超市的。它的一生让你毁了,你破坏了它的成熟。女儿很聪明,说:妈

妈很狡猾,明明在说我呢。妈妈说,是的,有位高人指点,我今天是在说你。

女儿说,妈妈,什么话也不要说了,相信你的女儿,一个礼拜后给你答案。一

个礼拜后,女儿带着男朋友到家里来了。男孩子说:阿姨,今天我是向你认

错的,我们两个都错了。我们还要保持我们的友谊和友好关系,但是我们决

不会做出格的事情。请你们放心,我们两个都会用优异的成绩向你汇报。

我没有给他们方法,他们的方法是通过学习、讨论,改变了理念以后自

己想出来的。

怎样处理小学生的情书

我有一个孙女,上小学三年级时接到一封情书。对我说,爷爷,我有个

秘密和你谈。她把门一关,说:给你看一个东西。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圆圆,你长得真漂亮,我太喜欢你了。长大做我的老婆好吗?你的同桌某

某。”请大家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有一次我在家长会上说了这件事。有

家长说,那你得狠狠地教育孩子啊,起码态度要严厉,给他讲道理。我说:讲

道理有用吗?孩子那么小。

我是怎么解决的呢?我说:孙女,听爷爷说,这个孩子很好。孙女说:给

我写情书还很好?我说:当然很好啦。你看,三句话没有一句话是错的。

“圆圆,你长得真漂亮。”人家说你长得漂亮有错吗?说“我很喜欢你。”爷爷

也很喜欢你,老师也很喜欢你,满大街走的化妆的人不就是为了让人喜欢

吗?错了吗?这是对美的追求。第三句话更没有错,“将来做我的媳妇。”人

家没说是现在,现在干什么?现在不得好好学习吗?所以三句话都没错。

孙女问:爷爷,我该怎么办?我说:把信交给你的同学,把我说的三句话说给

·52·

第63页

你同学听。就说:爷爷说你无罪,你三句话都是真话。谢谢你对我的夸奖。

不管将来我做不做你的媳妇,咱们现在都要好好学习。这个孩子也感到很

意外,本来以为圆圆要批评他,结果圆圆挺高兴。他又把这话原原本本告诉

了他爷爷。男孩的爷爷提了一包礼物到我家来了,说你太高级了,孩子的爸

爸、妈妈,我和孩子的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受教育。大家在传你这几句话,觉

得你的理念很科学。

专家的责任就是理念的指导,家长的责任就是智慧的教育孩子。如果

家长用脚后跟想问题,再好的专家都无法让你开窍,你也无法改变自己和自

己的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徐建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教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

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本文摘自《望子成人 -家庭教育十

人谈》。)

·53·

第64页

父母教育孩子要“五不惯”“三不管”

李玫瑾

孩子身上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父母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个问题

的认知不清。该严管的时候不舍得严管,惯出了孩子的一身臭毛病,该放手

的时候做不到放手,阻碍了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做到“五不惯”“三不管”,

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五不惯

1、孩子没规矩不能惯着。无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要趁早,不要觉得孩

子年纪小,就可以惯着。现在惯着,以后想管得时候就管不住了。告诉孩子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开始会很难,但孩子成长后,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2、孩子不做家务不能惯着。不要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可有可无,一个小

就不做家务,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不可能变得勤劳。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勤劳的

品质。这对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裨益!

3、孩子对长辈不敬不能惯着。现在一个家里几个老人围着孩子转。有

的孩子就被惯坏了,对着老人呼来喝去,没有丝毫敬意。这一定不能惯着。

一个在家里对长辈不敬的孩子,到社会上也不懂礼貌为何物,这样的孩子,

很容易长歪,也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4、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着。父母往往对孩子舍得花钱,孩子喜欢吃的

菜父母就想全留给孩子,自己一口也不舍得吃。这样以孩子为中心,很容易

惯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好东西都想自己独享,认为父母长那里得到东

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

感激他人。这样自私自利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白眼狼,更别提孝顺父

·54·

第65页

母了。

父母不但要给孩子爱,也要教孩子学会付出爱,更要让孩子懂得感恩。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

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5、孩子哭闹耍赖不能惯着。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原则,不能总是妥协,哪

怕孩子哭闹耍赖。父母妥协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判断:只要坚持哭

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这是在帮助他建立错误的人生观。

父母要学会坚定的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则和

底线,反复几次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懂得:无理取闹,并不能达到目的。

三不管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

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

更好地成长。”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你添麻烦。教育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放

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

2、孩子自己能做的选择不要管。父母要给孩子选择权力和自由,学会

选择自己穿什么,做什么。长大后面对那些可以改变命运的选择时,孩子才

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3、孩子的秘密不要管。父母想了解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要允许

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真正的了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是走进孩子

的内心,而不是窥探孩子的隐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

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正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于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相

连,且要独立承担责任。所以,请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空间。

·55·

第66页

每个人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

子不一样的人生。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

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学会飞翔,勇敢地搏

击风浪,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附:

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

李玫瑾

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就是带孩子去各种场合,感受一下环境的差距

和现实的残酷,让他认清不学习将要面对的结局。

可以带孩子去工地上看一看建筑工人的辛苦,带孩子去办公场所看一

看文员的工作环境,最后再带孩子去政府单位去看一看公务员的工作环境,

让他们看看这中间的差距。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说话的方式和气质

都会不一样,很清楚的就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当学生在知道这些社会现状时,相信没有多少孩子是会依然坚持不想

上学的想法,孩子也能分辨是非,看得清形势,多半都会重返学习,比家长的

说教和逼迫更有效。

·56·

第67页

决定孩子人生成就的是抗挫力

棠 唐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能承受多少挫

折,就能取得多少成就。

外科医生阿费列德发现人体内患病的器官并非想象得那么糟。相反,

还比正常器官的机能更强大。他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

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其中一只

器官死亡,另一只器官就会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

起来。

竖在面前的跨栏越高,你跳得也就越高,这就是跨栏定律。困难就像横

在路上的一道道栅栏,有些人跌倒后一蹶不振,有些人失败后愈挫愈勇。决

定人生上限的,就是你对抗挫折的能力。

一、你能承受多少挫折,就能取得多少成就

契诃夫曾说:“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

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有个男孩,2岁时被父亲抛弃,与母亲相依为命,陪伴他的只有父亲留下

的几本破烂不堪的小说。正是这几本小说让他萌发了想当作家的愿望。有

人嘲笑他:“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有什么资格谈梦想。”他没有理会别人

的嘲讽,不停地趴在洗衣机盖上写;站在连廊上写;伏在公交站台的长椅上

写。从14岁到近30岁,他的稿子不断地被退回来,而他不停地改,不停地写

了 16年,他的处女作《魔女嘉莉》终于问世,因此一夜成名。他就是享誉全

球的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经典名作《肖申克的救赎》正是他的杰作。

生活从来都是鲜花与荆棘并存,你昨天吃的苦、忍的痛,终究都会变成

光,照亮你今天的路。很多时候,击垮一个人的未必是陷入谷底的黑暗,而

·57·

第68页

是畏惧困难的心。你能承受多少挫折,就配得上多大的成就。

二、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抗挫力

电视剧《平凡的荣耀》中,实习生高思聪和兰芊翊表现最为突出。实习

结束后,高思聪分配到了科技组,兰芊翊分配到了能源组。高思聪以为会开

始接手重要的项目,经理给他安排的工作却是一些繁琐的小活儿。他觉得

自己的才华无用武之地,想一走了之。

和高思聪相比,兰芊翊的处境更难过。刚到能源组被组里的人“穿小

鞋”、摆臭脸,还经常受到领导的辱骂。她郁闷到躲到没人的楼梯间里,靠吃

薯片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但兰芊翊不想就此放弃,决定想办法让自己摆脱

困境。她收敛起一贯的直脾气,不再和领导对着干,领导安排什么活,哪怕

是打扫卫生、跑腿买药这些分外的事儿她都满口答应,认真完成。慢慢地组

里的人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后来领导还主动把去法国实习的机会给了

她。从法国实习回来不久,兰芊翊就升了职,和高思聪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抗挫力。抗挫力弱的人,往往是碰上难

题就后退,遇上沟壑就绕着走。而抗挫力强的人就算坠入谷底,也不听天由

命,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努力改变糟糕的现状。作家丁玲说:“逆境是

事业之路上的不速之客,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

僻的,在任何逆境中,它都能丰富自己。”真正的强者,既乐见风景,也不惧风

雨;既喜见寒梅,亦无惧寒霜。

三、决定人生上限的是你的抗挫力

拥有抗挫力的人,即使身陷囹圄,也不会轻言放弃。如何提升抗挫力

呢?

1、摆脱受害者心态。有人看着同事升职就抱怨老板不赏识自己;生活

不顺心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学习不认真;和朋友闹僵就吐槽对方不体谅,让

自己难堪。碰上挫折把责任推给别人,觉得自己受害,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

态。要知道,受害者思维,是阻碍一个人走出困顿最大的绊脚石。唯有摆脱

受害者心态,学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负责,才能活得自信,实现破局。

·58·

第69页

2、用终点思维看问题。终点思维就是站在事物发展的终点看问题。很

多时候,当你站在终点回头看时会发现,眼前的挫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

重。学会用终点思维看问题,会让你收获更多突破自我的勇气,跨越人生的

藩篱。

3、建立心理免疫力。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心理免疫力”的概

念。意思是,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同样具有免疫力。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假

若你成功跨越一次,就相当于给心灵打了一针疫苗。下次再陷入困境时,心

理就产生了免疫力,就算再难的事儿也能挺过去。遭遇困境时,不妨多开怀

大笑、多锻炼身体、多阅读书籍,默默蓄力,静待破茧成蝶的机会。

建立心理免疫力,是抵抗命运刁难、熬过低谷最好的方式。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成功之路,更是荆棘密布。真正的强者,面对挫

折,可能会颓废一时,但不会沉沦一辈子。

·59·

第70页

櫐櫐櫐櫐櫐櫐

櫐櫐櫐櫐櫐

殾 殾

家教经验

父亲教子故事及启示

赵文汉

编者按:赵文汉同志的《父亲教子故事及启示》的系列文章生动感人,且

理论联系实际。赵校长的父亲是个文化很少的农民,但很会教育孩子。他

的经验特别值得那些认为没有文化或文化很少的家长们学习、借鉴。

我父亲是一个没什么知识的农民,教育我们凭的是他的直觉和经验。

这些直觉和经验却是饱含科学成分的好方法。尽管我的父亲并不明了其中

的科学道理。

我教了一辈子的书,也常被人问及教育子女的事。在给别人的家教诊

断、开方的时候,常会想到父亲教育我的故事。我把它记下来,试图把父亲

教育孩子的故事从理论上加以阐释,一是对父亲的怀念,二是或许这些故事

中的方法能帮助那些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深陷困惑中的家长,期望对家长们

有所启示。

一巴掌的故事

我终于长到该上学的年龄。小学里的老师到我们村逐个找适龄的孩

子。老师来到我家,父亲说:“洗洗手,跟老师去上学。”我一听让我去上学,

就有一种野马被套上笼头的感觉,转身就想逃跑。

父亲一把拽住了我:“上哪儿去?跟老师去上学!”父亲的脸上登时变得

异常的严肃。而我没有买父亲的账,依然用尽力想努力挣脱父亲的大掌。

然而,我没有能力挣脱。我连哭带闹,无休无止。父亲的左手狠狠地落在了

·60·

第71页

我的屁股上,我的屁股火辣辣地疼。然后,他又高高地举起右手,在半空中

停下,问我:“去不去上学?”

我吓坏了,长到 7岁,父亲没有着过我一指头,吼都没吼过一句。我不

明白,为什么这次父亲的表现那么地吓人。我被吓懵了,乖乖地跟老师去上

学。以后,每当自己不想上学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这一巴掌。这一巴掌

让顺利地读到大学毕业,我成为父亲终生的骄傲。

“一巴掌的故事”的教育要义

我不愿意上学,父亲没有跟我讲上学的重要性,不是他不会讲道理,而

是他知道对“小屁孩”讲道理他是听不懂的,讲也是白讲,只要训诫他去做就

行了。

教育小孩,惩戒永远是少不了的,肌肤的记忆永远要比大脑的记忆来得

及时、深刻、持久。

《心理学》有个“自然处罚法”的例子。桌子上放了一个热水杯,你告诉

孩子,水热,不可触摸,他印象是不深刻的。你离开时,他碰倒杯子烫伤自己

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假如你拉着他的手去触摸一下杯壁,让他的手烫一下,

他就会永远远离杯子,不会再去触碰它。

教育孩子应该多用温和的方式,但如果孩子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犯了错

误,就必须用严厉的方式。比如孩子出现偷盗行为。我的儿子在小学三年

级时,不经同桌允许拿了人家的橡皮图章,我就狠狠地打了他两鞋底。这也

是孩子成长过程我唯一一次动手。对于还无法听懂人生道理的懵懂的孩

子,没有比打还有效的方法了。但打要注意方式。一是要么不打,要打就要

下狠手,要打疼他,切忌不疼不痒地经常打;二是要选择好部位,部位最好的

就是屁股,切忌没头没脸地不加选择地乱打。

“两棵树”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我跟着大人一起下地栽春红芋。我跑来跑去的一边玩耍,

·61·

第72页

一边帮大人丢红芋秧子,扒红秧子坑。我很自由,想玩就玩,想干就干。一

会儿疯跑,一会儿躺地上玩松软的碎土。突然发现红芋岭有一棵嫩绿的小

苗,阳光下鲜亮地闪着光,很招人怜爱。我问父亲:这是什么树苗?父亲说:

“这是刺槐树的小苗,可以栽活的。把它挖出来,用土包住它的根一栽就活

了。等树长大了,给你盖房子娶媳妇。”出于对小树苗的喜爱,我按父亲的说

法,把小苗栽在房前院子里厨房的旁边。

太阳落山的时候,大人们回来了。二哥也带回了一棵刺槐树的幼苗,把

它栽在房子后边去了。

我没有什么正经事干,一有时间就伺候我的小幼苗。几乎每隔十来天

就给幼苗浇一次水,小幼苗长势非常好。二哥的小苗就差远了。二哥天天

忙着地里的活,而且又栽在房后,不方便照顾。他的幼苗叶片薄且泛黄,跟

我的相比,明显差一大截,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大人眼里,那时的我就是一

个“熊孩子”,二哥是家里的壮劳力,我是没法跟二哥比的。所以,这事让我

自信力大长。

我的树栽在厨房旁边,母亲时不时地将刷锅水什么的有意无意就倒在

了它的根部,我的刺槐树比二哥的高出了一截,显出一副茁壮的样子。比较

而言,二哥的就显得病怏怏的,没有精神。

两棵刺槐树都长成大树,二哥的那棵要比我的矮了不少。暑天里下了

一场暴雨,房前屋后都是水,雨还没有停,又起了大风。突然,我的那棵刺槐

树被大风连根拔起,我心疼死了。

雨停风息之后,我赶紧冲出去,想重新把它扶起栽好。父亲说:“别费劲

了,这么大的树,已经没法栽活了。”我赶紧跑到房后去看二哥的那棵,它却

依然挺拔地屹立在那里。我问父亲:“我二哥的那一棵怎么就没有刮倒呢?”

父亲说:“到该告诉你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时光飞逝,转眼我长成小青年了,父亲给我的承诺,我早已忘得一干二

净。高三暑假,在我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天,父亲找来几个人,要

把二哥的那棵刺槐树放倒,为二哥盖房子。二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房子

·62·

第73页

是必须提前建好的。

几个大劳力流了几身汗,树根部的坑挖得有半人深,可树还是纹丝不

动。他们说:“这树的根扎得真深!”我和父亲都站在树坑边,父亲对我说:

“还记得你的那棵刺槐树刮倒的时候,你问我的那个问题吗?今天我跟你说

说。你的那一棵栽下后,隔三差五地你就给它浇水,它的根得到水很容易,

所以它的根就没有必要扎那么深。你娘天天浇刷锅水什么的,营养也够它

用,它的根就没有必要往旁边扎了。你二哥的这一棵就不一样了,它不拼命

地把跟扎到深处,就吸收不到水分;它不拼命地把根往更远处扎,它的营养

就不够。所以它的根扎得又深又远,暴雨狂风就刮不倒。其实,人也是一

样。穷人家的孩子,生活穷些苦些,不一定是坏事。穷苦会逼着你把‘根’扎

深扎远,不然,活不下去啊!你说是不是?”父亲的此番话,让我记忆到今天。

“两棵树”故事的教育要义

教育孩子不要空谈大道理,要尽可能地让他看到事实后,再告诉他其中

的道理。父亲在我问他的时候,他并没有说,而是在伐二哥的那棵树时,让

我看到了它的根扎得如何的广、如何的深之后才跟我说,说得我心服口服。

古人叫“遇物则诲”。用今天的教育理论的话叫随机、适时的启发诱导。

再一个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中,最好不要煞有介事地、

一脸严肃地讲大道理。那样一般都是没效果的。人,本质上是反感别人教

育他的。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他,他没感到教育在就接受了教育。父亲跟我

讲我栽的树为什么禁不起狂风吹的道理,这是我迫切想知道的,最后顺便讲

了做人的道理,看似不经意地顺便说说而已,但是我却把它记得牢牢的。

(作者简介:阜阳三中原副校长,正高级中学教师,语文特级教师,阜阳

市政府教育督学,第三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阜阳市关工委优秀家教讲师。

出版《在语文的旷野里》等多部著作,在《语文学习》、《散文百家》、《教师报》

等国家核心刊物发表,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教育论文 300余篇。退休后被阜

阳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63·

第74页

隔代教育谱新篇

———我是这样教育孙子的

李之琨

我七十多岁了,是个退休老人。关心下一代是老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每一位长辈的义务。我儿子媳妇下岗后去南方打工,把孩子交给我照

管。我老伴患糖尿病和肾衰病十条年,前年去世了。孙子年十二岁,在文峰

小学读六年级。他缺少父爱母爱,从小就接受了生活的磨练。我担心这样

的环境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党的干部,

深知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除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外,特别注重思

想品德教育。我用自身的言行循循善诱地感召他,熏陶他,希望他将来成为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没有让我失望,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文明

之星”、“明理美少年”。“繁星杯”作文竞赛得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在

社会主义价值观手抄报比赛中获得鼓励奖,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很欣慰。

我深知孩子是自己的,也是国家的。家业兴旺,国家富强。我不光要求

他学习好,更要求他全面发展,所以,我对他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一、坚持陪孙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读书兴趣。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孙子两岁开始,我每天坚持

陪他读书,结合教认字,看画册,讲故事,培养他的读书兴趣。以至后来他对

书籍爱不释手,晚间睡在床上仍在阅读。有时我一遍一遍催他睡觉,直至强

行关灯,他才合卷睡去。他喜爱广泛,从古典文学,古诗词,外国名著,《读

者》杂志他都爱读。如今他已阅读了中外名著二十多本,能背诵《出师表》、

《岳阳楼记》等古文二十多篇,古诗词三百多首。读书让他受益匪浅,获得了

知识,通情明理。

·64·

第75页

二、利用小黑板,教育孩子爱国爱家。

我家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我平时结合时事、节假日等,写段短文,或诗

词,或歌词,让他用饭前饭后的零碎时间读读记记,一周更换一次内容,教育

孩子爱国爱家。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时,我写了“抗战进行曲”、“大刀

进行曲”的歌词,结合讲述南京大屠杀、杨靖宇将军的故事等,激发他的爱国

热情。临近春运时,身在外乡的人们思念家乡,万里奔家团圆的情形,我写

上一首“家是生命停泊的港湾”的诗,让他感受家的温馨和盼望父母回家过

年的感情。几年来,小黑板的内容换了一期又一期,丰富了他的知识,培养

了爱国爱家感情。

三、在言传身教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品德教育一定要在言传身教中进行。不论在生命情

况下,我从不说脏话,在行动上也努力给他做榜样。有一次,我在公交汽车

上为一个残疾人让座,对方见我白发苍苍而千恩万谢。我的举手投足孙子

看在眼里,默记于心,让他受到启发和教育。他在假日上街义务清理小广

告,打扫楼道,扶老人上车,连续几年为二楼的李奶奶倒垃圾,在车上为老人

让座,捡车厢内的垃圾,受到司机和乘客的表扬。

我教育他拾到东西一定要交给老师。有一次,他们小组里一位同学丢

了 50元钱,老师把全组学生叫到办公室盘问,引起了我的重视。我对他进

行了认真的询问,并观察他吃饭有无异常。他晚上睡着后,我检查了他的衣

袋、书包,未发现问题后,才放下心来。我觉得学习成绩差一点还可努力补

救,如果品德出了问题,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为了培养孙子爱劳动的思想,我很重视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要求他早

晨起床叠被子,让他去超市买菜,饭后洗碗扫地,假日洗自己的小件衣物等。

不准他吃零食,乱花一分钱。

四、教孙子学会感恩

我平时很注意培养孙子的感恩思想,吃饭不浪费粮食,感谢农民的“汗

滴禾下土”,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每一个帮助过

·65·

第76页

自己的人。一年级时,他主动去幼儿园看望疼爱他的王老师和韩阿姨。他

哭着说:“王老师,我想你了。”王老师搂着他亲了又亲,久久不愿松开。现

在,他每天放学都向老师问好,说再见。每逢节日,总要给老师们发短信问

候。感恩的心情换来了心理的平衡和帮助别人的行动。有时下午放学后,

值日小组的部分同学要去补课,人少了,他就帮着扫地,几乎每天都像值日

一样。奶奶病重期间,他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病床前跟奶奶说说话,

再去做作业。他知道爷爷很劳累,就帮助爷爷给奶奶喂药喂饭,搀扶奶奶如

厕,直到奶奶去世。感恩教育让他成为一个知感恩、重情义的孩子。

五、教孙子学会宽容。

我常常和他讲一些与人为善的故事,要求他对自己要严格,对别人要宽

容。上学期,他的同学不小心把他的手扎伤了,家长送给他一箱牛奶表示慰

问,他不要。老师说收下吧,这是人家的心意。放学时,他还是把牛奶还给

了他的同学。有一次他看到两个同学在马路上打闹,车来车往的非常危险,

就去拉他们,却被其中一个同学一脚把他新买的伞踢断了,同学的奶奶赔给

他 100块钱买伞。我问他:你觉得应不应该要她的钱呢?他明白了,当天下

午就把钱还给了那位奶奶。

六、积极传播正能量 余热献给下一代。

让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但有一些家长走进了

家教误区,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甚至宠出了一批小皇帝、小公主。学

校开家长会,老师让我介绍一下教育孙子的经验,我粗略的讲一下学好语数

外的方法,着重介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我的做法,得到大家的认

可。有的家长还建议老师安排时间让我也能给孩子们讲一讲。这对我启发

很大。所以我要求孙子谦虚不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同学都争做品学兼

优的好学生。现在他常带一些同学来我家,听我讲故事,接受教育,我很赞

成他的做法。我愿利用夕阳之年,发挥余热,为关心下一代作贡献。

(作者简介:李之琨同志是一名关心下一代的老干部,退休前曾任临泉

县农业局的局长、书记。)

·66·

第77页

智慧的妈妈教育出聪明的女儿

潘成敏

一、爱孩子就要尊重她的选择

快高考的时候,女儿学习压力也很大。其实我的压力也很大。

在临近高考还有不到 100天的时候,有一次女儿放学回来,哭着说:妈

妈,明天我不去上学了,我不想参加高考了。我知道孩子大了,要尊重她,理

解她的学习压力和情绪。我虽然很着急,但没有表现出我的惊慌,也没有问

她为什么,更没有指责她。我说,我尊重你的选择,明天去还是不去,由你自

己选择,你的人生你做主,我不可能陪你一辈子。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懂得

了很多道理,只要你认为对你以后的人生有帮助,你无论做怎样的选择我都

支持你,做你最坚强的后盾。我爱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绝不会因为你

学习好不好、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改变对你的爱。我知道你很累,压力很大,

明天不去上学了,你先休息一下。在当时那种心情下,如果我不冷静,会加

剧她的厌学反应。我知道她心里很难过,有委屈有挣扎。我压抑住自己的

焦虑,表现得很平静,给她做好吃的,又把水果送到她的房里,什么也不问也

不说。我想先给她几天的时间,让她好好的休息和思考一下。没想到她一

夜就想通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上学去了,一直到高考再也没闹情绪。

人生有无数次的判断和选择,家长不能一辈子代替他。爱孩子就要相

信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主判断,自主选

择,自主行动,相信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体会到,教育孩子不仅要有

爱心和耐心,还要有智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选择。

二、平等地和孩子沟通

平等的和孩子沟通非常重要,否则,你就不了解孩子,和孩子没有共同

·67·

第78页

语言,无法教育孩子。

我平常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她,只是在接她放学的路上,问她

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高兴的事儿,有没有不高兴的事儿?

我想方设法聊她开心的事,对于她不开心的事,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议,引导

她正确的解决问题。

我不仅注意和女儿直接沟通,有时候主动和她的朋友及其父母沟通,了

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情况。我很注意态度平等、语言平和地和孩子沟

通,不管孩子说什么,我都不直接做出判断,更不批评指责,孩子易于接受。

我和女儿的关系像朋友,像闺密,但我也有作为母亲的威严和底线。

我跟她说,我的工作很忙,我全心全意的做好我的工作,爱岗敬业,演好

我的每一个角色。要你好好学习,把你现阶段的学生的角色演好,我们一起

努力。当以后我们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觉得自己尽力了就行了。不管结果

怎么样,我们都不会有遗憾。

女儿看到我努力工作、热爱生活的样子,从心里很尊重和敬佩我,努力

学习,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

三、教孩子学会爱与被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善于营造爱的氛围,让

孩子在爱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

我公公婆婆生活在农村,受传统思想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想要一个

孙子,对女儿的出生他们不太满意。女儿的爸爸上班比较忙,大夜班,小夜

班,三班倒连轴转。月子里我一个人带孩子,不知道抹了多少眼泪。但为让

孩子在爱的氛围快乐的成长,我从来没有面抱怨过。从孩子牙牙学语,喃喃

学步开始,我母亲每周都会督促我带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每次提到孩子

的爷爷奶奶,我们都会告诉她:奶奶、爷爷是爱你的。但是呢,爷爷奶奶年龄

大了,身体不好,不能陪你、照顾你,但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悄悄的爱你。

就这样从小在孩子心中播种了爱的种子。

柴米油盐,锅碗瓢勺,每个家庭都会有琐事烦恼。没有哪个家庭是完美

·68·

第79页

的,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家长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孩子正确的看待家庭的小矛盾,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也不要把

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善良,让孩子

的成长不缺爱。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阳光、开朗、充满正能量、热爱生活的

人。

当然,生活并不是都只是好的一面,也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

不一样,人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也不一样,告诉她世界并不完美,这很正

常,要学会包容。但是包容并不是一味的忍让,也要让孩子了解和看到一些

社会角落里的阴暗面,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回避和保护自己。

一个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面对的都是指责、抱

怨、不满等不良情绪,很难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三观。

阿德勒曾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

年。”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人格和三观的形成。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而伟大的、充满艰辛和幸福感的事业。孩子的

童年只有一次。让我们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精神富足的童年吧!让孩子在

充满爱和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作者简介:颍州区颍西街道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阜阳市

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

·69·

第80页

旅 行 的 意 义

张琰焱

弟弟小时候,父亲几乎每晚睡前都陪他读《365夜》等书,可弟弟与我性

格不同,他爱动,不爱学习。父亲也没有强迫他学习,而是选择更适合的方

式教育他。陪他旅行或放手让他自己旅行就是其中之一。

弟弟第一次跟父亲旅行时才五岁。那年发大水,长江水位很高,父亲是

到芜湖安师大参加教育学术会议。为了让弟弟多经风雨、见世面,就带他先

到南京旅游,然后坐大轮船去了芜湖。五岁的弟弟很兴奋,徒步从四牌楼走

到玄武湖公园,游览了公园的美景。晚上又走了很远的路,夜游南京长江大

桥,见识了什么是大江、大河、大桥,什么是惊涛骇浪。

好动的弟弟讨厌学习,初中毕业不想读高中了,想辍学摆地摊经商。父

亲认为他年龄太小,经商太早,应该读高中。但父亲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

让他跟一位亲戚去上海郊区的工地打工,一方面让他体会打工的辛苦,一方

面让他去大上海开阔眼界。虽然我家的亲戚也没有让他干很重的活,但他

没干几天,就一个人去逛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也许是打工太苦太累,也

许是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没有知识难成才,暑假后他乖乖地上高中

了。旅行和打工的经历和体验对弟弟的教育作用很大。古人太有智慧了,

留下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验一定要发扬光大。

当初,父亲牵着弟弟的手走在南京长江大桥上,与弟弟一起游览波涛汹

涌的长江时,大概就是想把弟弟培养成一个志在四方、敢于闯荡世界的男子

汉。弟弟读有字之书不行,读无字之书却很行。高中毕业后入伍,在部队锻

炼了两年,复员后在广州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代理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知名红

酒。他很有经济头脑,生意做得很好。有时他也带员工和客户去欧洲、澳洲

·70·

第81页

旅行。我想,这个行走世界的弟弟实现了父亲对他的期望。

现在,弟弟传承了父亲的育儿理念和教育方式,多次在假期里抽时间带

两个孩子去国内外旅行,让孩子在旅行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不是一味

地让孩子上课外补课班,提高成绩。

·71·

第82页

櫐櫐櫐櫐櫐櫐

櫐櫐櫐櫐櫐

殾 殾

家教咨询

家长在应试教育面前如何保护孩子

周国平

问:如何在应试教育面前保护孩子?

答:这个时代,急功近利加上应试教育,孩子的压力很大。家长要保护

孩子,不要逼孩子做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一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舍得花时

间陪她玩。不要说我去赚很多钱,给你很好的物质生活,将来让你上好学

校、出国等,这是用功利取代爱。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感受

到父母的爱,感受到亲情的幸福。

问:我孩子 15岁,经常问我:学习和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是应试教育的严重后果。不但学习没有意义了,活着也没有意义

了。我认为,应试教育下父母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孩子,给他一个相对宽松的

小环境。

问:孩子处在学龄前阶段,我还能坚持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没有把孩子

送去上各种培训班。孩子上了小学,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了各

种培训班,感觉再坚持下去可能有被落下的风险。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建

议?

答:我觉得这是在是赌博。一边是应试教育,一边是素质教育,把赌注

压在哪一边呢?我是这样想的,你把赌注押在应试教育上,输了就全盘皆

输,应试、素质都输掉了;赢了,也不过是在应试上得了一点便宜。如果押在

素质教育这一边,输了,无非在应试上(分数)吃点亏。赢了,就全盘(应试、

素质)皆赢。一个人将来的路长着呢,我相信,素质好的人最后能够真正赢。

如果素质不好,赢只是分数,是短暂的赢。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迄今为止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这样的情况

·72·

第83页

下,我们不能等,也等不起。所以我强调自救,家长和学生都不要当应试教

育的合谋者,当合谋者的结果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问:现在学生生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你有没有好方法分享给家长?

答: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应试教育也是必须应付的,否则,孩子受挫

和失败了,会自卑。在我的女儿身上看到,如果素质培养好了,应试不会是

难事。

(摘自周国平著《人生答案之书》,山东文艺出版社,2021年八月第一

版。)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

家。著有《尼采与形而上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人文讲演

录》等多部专著。)

·73·

第84页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朱代三

深圳华富小学张佳怡家长:感谢朱代三教授,您在家长学校网上回答的这些

问题对我们很有启发,你是安徽的专家啊。

我有个困惑,想跟朱教授请教。我的男孩子 12岁,最近发现他上网喜

欢看暴露的人体画面,还浏览过性的画面,可能不是故意的。有些不良网站

有时会突然跳出来黄色画面。孩子各方面都还好,我想跟他谈谈性的话题,

但不知如何开口,请教朱教授。

朱代三:感谢您的褒奖和信任。你提的问题,你的困惑也是我要探究的

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供你参考:

1、青春期的孩子偶尔上网看人体裸露画面和性方面的内容,是孩子好

奇心和生长发育的需求,不一定是坏事。只能引导,不能禁止。

2、孩子了解人体结构和有关性的知识早比晚好。当孩子第一次遗精或

长出胡须、喉结会感到恐慌,甚至是忧虑、兴奋。这是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

的表现。家长要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拉近与孩子的感情

距离,这样你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他才能听进去。你如果与孩子讲性的知识

难以启唇,也可到正规书店买一本有关人体挂图或性知识的书,并加上留

言:孩子,你长大了,这本书你仔细阅读一下吧!

3、有关人体结构及性的知识是科学知识,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必躲避遮

掩,羞羞答答。我上初中的时候,一个男孩在生理课堂上站起来问老师:什

么是乳房?未婚的女老师开始有点羞答,片刻之后,她镇定自若地拍着胸脯

说:这就是乳房。你小时候趴在妈妈怀里吃奶的那个地方就是乳房。然后

讲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学生们听的都很专注。反之,如果老师羞羞答答,

不作回答,同学反而会哄堂大笑。如果因此批评学生,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

·74·

第85页

趣。

4、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而且是最好的性教育老师。父母每天的言谈举

止、相亲相爱、温馨和谐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性教育。男孩中理想的异性原型

对应的正是他们的父母。现在的孩子早熟,父母可利用互联网或电视节目,

用坦诚温馨的语言,与孩子一起探讨性的问题。性的知识包括生理方面的

内容,科学的规律,性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内容。

5、要重视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引导孩子正确与人交

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既要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又要做到男女有别,

把握分寸,不轻浮,自尊、自重。树立正确的性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性道德

习惯。人不同于动物,人有很强的自控力。尽量避免早恋。

6、教孩子学会预防性引诱、性伤害,筑起抵制性刺激的思想屏障。现在

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一些黄色的影视、碟片、网络腐蚀毒害青少年。一些

贪官、奸商和不法舞厅、网站吃喝淫乱,在青少年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家长

要注意不让孩子到不该去的地方。知子莫如父母。孩子在青春期是最需要

家长操心的时期。

下面的文章对家长朋友进行青春期很有参考价值。

让爱与性同行

前不久,作为访问学者,我观摩了美国华盛顿一所公立中学的“性爱教

育”课。这节变幻莫测、充满笑语欢声、群情激荡的生理课,给我留下了极深

的印象,让我对中国传统的青少年性教育,产生了很多感慨。

上课开始,女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个斗大的“SEX(性)”,然后面带

微笑地说:“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想到了什么?”

金发碧眼的男孩说:“性”让我想起男人和女人。”同学们窃笑。

棕肤卷发的印第安女孩说:“性”让我想到生孩子。”有个男孩冲他做鬼

脸。

·75·

第86页

红发矮胖的男孩说:“‘性’让我想起床。”同学们拿起手里的橡皮冲他

扔过去,笑闹成一团。

黑皮肤的男孩说:“‘性’让我想到做爱。”班里立刻炸了窝,有一半女孩

都红了脸。

黑发的亚洲女孩勇敢地说:“‘性’让我想到生殖器。”同学们哄堂大笑。

腼腆的法籍男孩说:“‘性’让我想到姿势。”一个男生嬉笑着蹬了他一

脚。……

同学们说了无数种联想,每说出一种,老师便飞快地在黑板上记录下那

个词,比如接吻、抚摸、床、做爱、男人和女人、姿势、生孩子、生殖器、性感、发

泄、欲望、避孕……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丰富,从身体的器官,到男女的情绪

和思维,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老师不厌其烦地写了一黑板。

开始,同学们还在脸红耳赤中说着联想到的词汇,到了最后,由于思维

的口子越拉越大,同学们竟都变得异常勇敢,把头脑中所想到的词汇和感觉

统统公布于从,那真是一场才智和想像力的大比拼啊?,让人倍开眼界。

自由发言结束后,老师严肃地对大家说:“你们说了很多,但惟独把一样

跟“性”有着千丝万缕的东西丢下了。同学们面面相觑,绞尽脑汁也无从知

晓。这时,老师激动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LOVE(爱)”,顿时教室内鸦

雀无声,我的眼眶湿润了。

“是的,爱情。”老师斩钉截铁地说:“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性”这个话题。

男女相处,大家会看到对方挺拔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然后想到用接吻亲近

对方;我们的父母每天晚上同居一室,在疲惫了一天后,享受着男欢女爱的

乐趣;男人和女人通过“性”生活,能够生儿育女。所有的人在“性”的行为

中,津津乐道的是:什么是性感,哪种姿势最舒服,哪种避孕方法最安全。但

是很少有人在“性”的体验中,去感受“爱”的魅力,用“爱”来充实“性”的内

涵。”同学们都收起了嬉闹逗趣的表情,凝神屏气地听下去。

这时,老师把黑板上所有的词汇都擦掉了,只留下了“性”和“爱”两个

字。然后,用深情的语调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76·

第87页

有一对夫妻在一场车祸中双双高位截瘫,两人都挣扎在生死线上,生命

期只有几个月。这对夫妻自知来日无长,于是恳求医生把他们二人同置于

一张双人病床上。两人白天一起接受痛苦而无望的治疗,夜深人静时,夫妻

俩在深情的接吻和喁喁情活中酣然入梦。就这样,两人时刻用爱的力量相

互鼓励,支撑着彼此将行至终点的生命。半年后奇迹出现了,两人不仅各项

生命体征渐趋正常,而且身体的知觉也在从胸部慢慢往下移。所有的人都

震惊不已,但两人毫不理会旁人的惊讶,仍旧白天接受治疗,晚上接吻和私

语……

五年过去了,两人在接吻了近 2000个日日夜夜后,终于第一次彼此搀

扶着站立起来,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就是爱的力量!是“爱”让这对深

陷病痛的夫妻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其实,在这五年中,他们除了缠绵接吻和

私语,没有其他的性接触。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看见这些刚才还嬉皮笑脸的孩子,此时都感慨

不已,陷入了深思,有个女孩眼里还闪动着晶茔的泪花。

是啊,在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中,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只会在“性”对

青少年的身心影响上说长论短。比如“早恋对学习无益”,“怎么把异性之间

的相互好奇和对彼此幼稚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等等,可没有人给青少

年灌输这种思想:性行为是正常的生理行为,但在学会性知识之前,首先要

学会和理解“爱”。只有了解了“爱”的内涵,人们才能从“性”中体验到真正

的幸福,没有爱的“性”只是一种空洞而乏味的生理行为。

回国后,这堂性爱观摩课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让我激动万分,久久

不能忘怀。我相信,在这堂性爱教育课上,虽然同学们还未真正触及到性爱

知识,但从此,在他们年幼的身心里,再也没有了对“性”的浮躁理解和神秘

轻佻的渴望。他们会把“性”放在一个深重的情感支撑中,去理解它那些表

象的知识。

让我们在学会性知识之前,首先学会爱吧。

·77·

第88页

如何认识、对待孩子的叛逆

叛逆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却是成长的一个标志。叛逆

并不是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人只有经过了暂时叛逆

的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有一篇《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叛逆的故事。他

长高了,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成为他和父母

沟通的方式。有一天,父亲和少年倾心交谈,询问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我已经长大,不再是你们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

寻找自我……”“你打算怎么寻找呢?”“一个行囊,一个指南针。我需要离

开你们的遮蔽,去寻找自己的坐标……”“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妈妈在这

里等你的好消息”。父亲给了少年 500元钱。少年离家,开始了他寻找青春

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那里再也没有父母烦心的唠叨,也没

有了父母片刻不离的嘘寒问暖。500元很快就没了,看着日渐干瘪的钱包,

少年想到了放弃,但一想到回家可能会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泪水吞进肚里。

为了生存,这个在家连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刷过盘子,当过保安,摆过

小摊……少年的双手终于在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渐渐长满老茧。少年的心也

随着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对自己的爱。终于在新年即

将到来的时候,少年拨通了那个熟记于心的号码。电话那端是父亲激动的

声音和母亲喜悦的啜泣……父亲说,如果找到了你要的东西就回来吧。

在挂断电话的那一刹那,少年泪流满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车。

在行囊中多了两件买给爸妈的内衣,他用自己的双手为父母换来的新年礼

物。

故事结束了,少年的成长仍在继续。这虽只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短

暂阶段,却最为关键。从叛逆到理解父母,他真正长大了。

·78·

第89页

孩子为什么叛逆?因为他们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昭示自己长大了,再

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

随着年龄增长,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

欲动。这时候的家长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理解、支持、肯定、相信孩

子,用“人性本善”的态度面对孩子。

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

变成美丽的蝴蝶。然而,大多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叛逆,不能像对待毛毛虫那

样宽容:能够同情他的挣扎,期待他的成长。家长们万分苦恼,于是就有了

“面对叛逆的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叛逆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

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成人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他无法意识到这种束

缚与限制,就算意识到了,他也无力反抗。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

可摧。这时候的孩子承受着蜕变之苦,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

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们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正好暴露了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

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

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理解。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

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

父母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

叛逆心理更加增强。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需要

我们彻底放下“父母”的架子,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因为“强权”解决不了

问题,更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一位学生的家长有一个 19岁的女儿,母亲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就是“我们是朋友”。“女儿和我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经常交流。”从小到

大,女儿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告诉自己,包括学习、和同学交往

等各个方面,甚至连有男生追求她,她都会告诉我。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

·79·

第90页

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便会主动承认错误。

这位家长在许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见很糟

糕,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让他有学习、思考、省悟的空间。而不是生

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这位母亲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被尊重。这样的父母

对孩子是永远的支持与肯定,特别是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之后,更会给予改

正的机会,对其改正的态度始终抱持着肯定与支持。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即将成年的孩子,分别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搬到

外面去住的要求。孩子有了独立的想法,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其实是可

喜可贺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担忧的事情呢!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舍得放下父母的角色———传统的权威。也有

许多父母担心,这样会不会放纵,任其为所欲为了呢?其实,一点都不必担

心我们的孩子不受制约,真正的制约并不完全需要强权或是威严。有时,一

个关心的问候,一句温暖的话语,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受到约束。

许多父母总是奢望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其

结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不理解中渐行

渐远了。如果,他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就该以生命传递者的心情乐观其

成;若他误入堕落的深渊,我们就该立即赶过去,陪他一块爬起来。

·80·

第91页

家庭教育五个为什么

康红舒

一、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都乖巧,稍大一点就“不听话”?

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孩子幼小时的本能就是吃喝拉撒,一切

都需要大人来照顾哺育。在孩子弱小且不能自得和自理的情况下,孩子天

生的意识就是依赖和寻找依赖,如果寻找不得就会哭泣。这种依赖会慢慢

变成心理上的依赖,并持续到孩子有自我意识时。孩子稍大,有了自己的见

识和思想后,对一些事情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了,所以看似就不听话

了。这时候,大人特别是父母不要惊讶,更不要焦虑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

害怕自己失去对孩子的控制。这时候是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思维和行为的启

蒙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保持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尊重孩子看似幼稚

的言行,好好和孩子交流,并进行引导,让孩子慢慢懂得任何东西都不是天

上掉下来的,要靠付出才能获得;做任何事情要考虑过程和结果,要对自己

的决定和行为负责。只要尊重孩子,不敷衍或漠视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的事

当成大事(在孩子眼中每一件事都是大事),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

就不会不听话了。

二、为什么孩子稍大一点就不愿和父母交流,嫌父母“嗦”?

不是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而是很多父母不会和孩子交流。父母总喜

欢以家长身份发号施令,专制地要求孩子不能做这,必须做那。从来不尊重

孩子的想法,也没耐心去听孩子讲,忽视孩子的内心,每次说话都是结论式

的。孩子觉得父母没有耐心,不尊重自己。时间长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兴

趣自然就没了,并且还会产生极大的反感,甚至叛逆,要么争吵、要么不理,

自然也就不喜欢听父母“嗦”了。

父母一定要放下身段,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

·81·

第92页

子的内心(千万不要嘲笑或讽刺孩子幼稚或荒唐),耐心与孩子交流和探讨,

做孩子的倾听人,和孩子亦友亦师,孩子自然会成为你的朋友,愿意和你敞

开心扉,畅快交流了。

三、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做什么事情不专注,喜欢拖沓?

这是习惯培养问题。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比如写作业时喜欢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哪里有风吹草动,就马上听到或看见了,甚至跑过来凑热闹。作

业拖拖拉拉,写一会就玩一会,十分钟的题目可以写三十分钟,甚至拖到明

天。这说明孩子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即时完成的习惯,而是拖拉疲沓、容易

分心的毛病。这些毛病的形成一是家长在小时候没有重视,总觉得孩子太

小,没去塑造;二是当孩子小时候专注玩什么或观察什么的时候总是去干

扰,觉得孩子无聊或者幼稚,打断孩子的专注;三是缺乏培养的办法。

孩子幼小阶段恰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时期,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用心

培养。当孩子在专注地干什么的时候,只要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就不要去

肆意打扰,因为这是孩子在他的世界里认真在探索。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

大自然去观察,多鼓励孩子去发现。当孩子要做什么的时候,就要求孩子立

即专心去做,不能有半点的分心。平时给孩子讲明专心即时完成的重要性

和好处,适时表扬并奖励;如果孩子有分心的情况,就要进行严格监督。这

正如秧苗,先期要用心管理,浇灌、施肥、除害、拔杂草,到后来就自然生长,

基本不用管理了,也正如树苗,越小矫正越容易。一旦养成,就自然成了习

惯。

四、为什么孩子普遍喜欢游戏甚至迷恋游戏?

这是现在的一个社会痛点。分析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孩子三缺:一缺玩

伴。家家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管得也紧,想找孩子一起玩都不那么容易。

不像以前孩子都是一群群的,所以孤独和无聊是现在孩子的日常;二缺玩

具。现在的玩具都是到商场去买的一些塑料玩具,虽应有尽有,但孩子都只

有三天热度,不像以前的各种玩具,都是大人或自己做的,因为这些玩具都

是要和孩子一起玩时用的,虽然简易,但却是孩子所需所有所爱,大家在一

·82·

第93页

起玩的时候才最开心;三缺玩的空间。小时候除了上学、干家务活之外,孩

子就成群地一起疯玩,草里、田地、水塘、山头,都是孩子们玩的地方,广阔天

地,任其驰骋,所以小时候孩子能认识四季和自然。

原因之二是现在孩子从上小学起,学习任务和压力就让孩子喘不过气

来。科目多,课程多,作业多,难度也逐年在加大。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还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孩子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更

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原因之三游戏的设计吸引孩子。游戏娱乐刺激,其设计都是过关卡,从

易到难,并且每过一道关还有奖励,闯关和适时奖励非常符合人挑战和希望

得到肯定的心理。而且游戏本是个虚拟世界,既不需要很多人操作,也不需

要谁认识谁,天南海北,就可以一起玩,孩子可以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原

因之四是现在的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有的忙于自己玩乐,没

有时间管理孩子,甚至自己都喜欢玩游戏。

家长要做的是尽量让孩子远离游戏,如果孩子接触了,就要和孩子讲解

游戏及其危害,并严格监管。对于成长期的孩子,家长要多抽时间陪伴,不

要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呆着或独自玩耍,长时间一个人会造成孩子亲情的缺

失和精神的缺失,孩子就容易在游戏中去充实和寻找自我。同时还要不断

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不是强制让孩子报特长班),给孩子插上快

乐的翅膀。在孩子学习之路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时关注,当孩子有

压力和遇到挫折时,给予安慰和引导,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要不吝鼓励

和表扬。如果你不缺位,游戏就不会错位;如果你缺位,游戏自然就会上位。

五、为什么孩子不爱读书?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攸关个人和民族,但很

多孩子不爱读书。如果小时就没有读书的兴趣,长大了大都不会读书。究

其原因,一是家庭没有读书氛围。现在很多家里都没有多少书籍,特别是一

些有益于孩子的寓言、童话、历史故事等。很多家长在家也不读书。二是家

长没有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家长都注重孩子的生养,不注重从小

·83·

第94页

在读书方面进行特意的培养。三是学校的功利性的教育。只只注重分数,

不注重有益于终生的读书教育。四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物质发

达,网络爆炸,人心浮躁,对孩子的诱惑太多,让孩子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其实不是孩子不爱读书,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书籍如牛奶、面包,看家

长以什么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为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家长首先

要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里要有专门的书房,有专门供孩子读的各类

书籍。家长要尽量每天在一个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读完后互相交流。

在孩子刚开始能说话时,就要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寓言、童话,让孩子在津津

有味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书籍,喜欢读书。在犹太人的家庭,孩子出生不久,

母亲就读《圣经》给他听。每读一段,就让孩子舔一下蜂蜜。孩子稍大一点,

母亲就滴蜂蜜在《圣经》上,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舔,寓意书甜如蜜。同时,学

校是育人的地方,应该培养孩子终生发展的能力,要打造书香校园,让孩子

爱上读书。

(作者简介:阳光教育集团校长)

·84·

第95页

櫐櫐櫐櫐櫐櫐

櫐櫐櫐櫐櫐

殾 殾

家教文摘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算过能陪孩子多久吗?其实从小到

大,父母能朝夕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不多。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

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最优物质。实则不然,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趁

孩子还小,多陪陪他,错过了就真的回不来。

一、父母陪伴的缺位会成为孩子终身的遗憾。

每当孩子说:“陪我一会儿,好吗?”家长总是回答:“我哪有工夫陪你。”

每当孩子上学后,家长总是很兴奋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家孩子就交给你

了。”由于工作压力大,越来越多的父母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交给了老人

等第三方。可是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父母陪伴的缺失,对孩

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孩子的自私冷漠背后藏着父母缺失的陪伴。很多家长总以为自己赚钱

养家,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可对于孩子而言,成长

过程中最为珍贵的是父母的陪伴,这是任何物质都无法补偿的。童年失去

的陪伴,是花千金万两也买不回的。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

了。

二、好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无

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孩子荣光。”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杨澜说,自从孩子出生后,她无论工

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有一次她出差了整整一个星期,回到家里,

孩子先是背着她不说话,最后哭出声来。于是她给自己下了一个死命令:放

·85·

第96页

下工作,专心在家陪孩子一年。那一年的陪伴,杨澜给了孩子最需要的安全

感。她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我没有放弃工作去陪孩子,造成的亲情缺失是

不可弥补的。”在杨澜的陪伴和教育下,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被哥伦比亚大学

录取,和妈妈成为校友。陪伴不仅给予了孩子情感上的满足,更是在潜移默

化中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样的人,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穷养富养都

不如陪伴。真正的教育,一定是从陪伴开始的。

三、陪伴不是陪着,而是走进孩子内心。

有不少家长疑惑:“我们一有时间就陪在孩子身边,他想要什么我们就

给他什么,可却总是在我们面前发脾气,说他两句就大哭大闹。”这样的陪

伴,看上去没有错,但却不是孩子需要的。孩子的任性、发脾气,其实是他内

心缺乏安全感,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这样的陪伴,虽然满足他的

物质需求,但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给孩子以情感上、精神上的安

慰。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很有可能毁掉孩子的潜力与努力,破坏亲子关

系。敷衍太过,回应太少,一边陪着孩子,一边却做自己的事情,没有真正解

决问题。期望太高,耐心太差,经常拿孩子做比较,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

是又打又骂。说教太多,过于权威,不尊重孩子,总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只

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别把“陪着”当成“陪伴”,孩子需要的是用心和尊重的陪伴。父母在陪

伴孩子时,请走进孩子的内心。

四、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要孩子养成

怎样的习惯,我们先要养成那样的习惯。在陪伴孩子、给孩子树立榜样时,

做父母的必须要把握下面三个原则:一是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赢得孩子的

信赖与尊敬。二是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先做到。三是必须摒弃

错误的言行举止,不断学习,实现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86·

第97页

孩子磨蹭、做事拖拉怎么办?

刘良华

天津家长:孩子磨蹭,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刘良华:孩子磨蹭,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孩子身上的雄性激

素没有被激发出来。父母应亲自多带着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

动生阳,静生阴。一旦孩子动起来,孩子就会逐渐建立雷厉风行的冲动

和习惯。改变习惯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父母亲自带孩子户外活动,也需要

耐心。您可以搜索并关注一篇微信里的文章:“劳动和运动的习惯,让孩子

享用一生”。

上海家长:如何改变孩子做作业慢的习惯?

刘良华:可以考虑适当牺牲一点作业的质量,先追求速度,用牺牲质量

换来快速完成作业的速度,以此让孩子赢得空闲的时间。引导孩子利用空

闲的时间去发展业余爱好。等孩子速度提升之后,再逐步关注作业的质量

问题。

西安家长:怎样有效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孩子容易情绪激动怎么办?

刘良华:由于孩子过早地学习知识,过于偏向理性生活,孩子的情感和

情绪等心理品质尚未获得同步发展,由此可能出现学习不专注或情绪失控

的状况。您可以搜索并参阅一篇微信文章:《芬兰小学在提升孩子专注力这

件事情上只做了一件事》,这篇文章会告诉您:户外活动与孩子的专注力、与

孩子的情绪稳定是有关联的。

广州家长:孩子一年级赶不上,成绩不好,做作业感到艰难,经常哭,怎

么办?

刘良华:不用担心,孩子的成长是加速运动而不是匀速运动。他可能起

步晚一点,但不久他会追上去。您在辅导他文化学习的同时,最好多陪他跑

·87·

第98页

步、打球,练书法。孩子有了户外活动,他会变得自信、勇敢,动作麻利,对文

化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珠海家长:孩子现在作业多,晚上写作业慢,睡眠少,怎么办?

刘良华:有些心理的问题只能通过身体的改善才渴望获得解决。可以

考虑发展孩子的体育特长,以快速运动提升做作业的速度。运动不能包治

百病,在运动和静止之间,运动甚至不如静止(比如睡觉)更重要,但是,运动

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运动可以提升人的阳气,激发人的精气神,发展人的意

志力。用体育培养精英,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模式。

(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出版家教专著《如

何让孩子性格好、身体好、学习好》)

·88·

第99页

最没用的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

意感动。然而却有很多父母恰恰喜欢用这些方法教育孩子,因为这些方法

被他们认为是最简单有效的。

喋喋不休的和孩子讲道理,是低层次的父母才会做的事情。虽然当时

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却会让孩子反感。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作

用,因为孩子根本不会用心去听。

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辞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孩子却并

没有像她想象的那么听话,处处和她作对。起初她对孩子还有耐心,渐渐的

耐心被消磨殆尽,她开始对孩子又打又骂,把自己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孩子

身上。当然更多时候是喋喋不休的和孩子讲道理,希望能够感化孩子。可

是孩子根本没有任何的改变。

用这些方法处理孩子的情绪是不对的。父母对孩子不够耐心,特别是

孩子在哭闹时,他们尝试劝说无效后,父母对孩子不理不问。这种冷处理的

方法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冷暴力。虽然这种方法当时很有用,但是孩子因为

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变得越来越孤独甚至自闭,而这种伤害对孩子是终身的,

不管怎么做,都难以彻底消除。

当父母用语言或者肢体暴力伤害孩子的时候,他们并不会考虑这会对

孩子带去多大的伤害,反而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孩子。但是如此粗暴地

对待孩子,只会让孩子从心里疏远父母。

当父母在孩子耳边喋喋不休地讲道理时,孩子的情绪会越来越烦躁甚

至崩溃。而对父母来说,讲道理也未必能取得他们想要的结果,反而会让孩

子有意识地选择牌排斥。

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帮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有时也会有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他们

·89·

第100页

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情绪会低落,只是想要发脾气。这时父母要学会发现

孩子的情绪,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绪,不能用严厉的方式责骂孩子,要允许

孩子有释放情绪的权利。

父母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父母可以用一些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

力,比如陪孩子一起读绘本,或者是陪孩子一起搭积木,尽量让孩子的情绪

得以稳定。只有在孩子心平气和的情况下,父母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

通。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找到孩子产

生不良情绪的真正原因,并且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走出负面情绪,尽量让孩

子的情绪得以释放。当然这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

和孩子沟通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能被孩子影响,特别要注意和

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要尽可能的温和,不要强迫,更不要命令孩子不准哭、不

准闹,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学会了解孩子,倾听孩子。

·9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